TPAD系统

TPAD系统适用于厌氧代谢的两阶段性质,并且这个概念已被各种研究人员详细评估。该系统也被称为“相分离”(Fox和波兰,1994)。

波兰和高希(1971)首次提出在两个独立的反应器中物理分离产酸器和产甲烷器,为每组细菌群落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以提高整体工艺性能。为了实现相分离,采用了膜分离、动力学控制和pH控制等技术。目前,动力学和pH控制的结合已被证明是最成功的应用TPAD体系(Ince, 1998)。低pH值和短SRT限制了产甲烷菌在酸形成反应器中的生长。如果在生成酸的反应器中保持适当范围内的低pH值,则可以使用任何工艺修改,生成酸的细菌将占主导地位,产甲烷菌的存在微不足道(Zoetemeyer等人,1982;Kasapgil等人,1995;Hwang和Hansen, 1998)。任何类型的反应堆都可以设计为第二反应堆。

Zhang和Noike(1991)同时使用单级反应器和TPAD工艺来比较底物降解的特征,并报告TPAD系统第二阶段中利用乙酸的产甲烷菌的浓度比单级反应器中的浓度高2-10倍。一些研究人员(Ince and Ince, 2000)研究了TPAD系统中微生物种群的变化,发现TPAD系统与单级反应器相比有几个优势,例如在每个反应器中促进不同细菌的选择和富集,提高了过程稳定性,增强了先前的产酸相对致氧相pH值的缓冲作用。表23.4描述了TPAD系统的主要优点和缺点(Fox和poland, 1994;恩斯,1998)。

继续阅读:TSAD和TPAD系统的比较

这篇文章有用吗?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