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高度变化

glacial-geological记录和历史记录表明,一般来说,冰盖的边缘区变薄,在过去的100年(Weidick, 1968)。这是否质量损失补偿,增厚的部分或全部,室内是未知的。虽然好几次穿过冰原19世纪晚期以来,最早的数据足够精度允许的计算表面高度变化似乎是英国的北格陵兰岛探险(BNGE)越过冰盖在1953 - 1954年。比较这些数据与现代表面通过卫星雷达测高和机载激光测高海拔测量表明,在1954年至1995年之间,冰层厚度沿BNGE东北坡遍历并无太大的变动,而西北坡变薄率高达30 cmyr-1(帕特森& Reeh, 2001),见图44.1。重复测量高度在1959年、1968年和1992年在另一个配置文件在冰盖在格陵兰岛中部显示增厚西边坡在1959年至1968年之间,但随后的变薄在1968年和1992年之间(莫勒,1996),鉴于可能反映了年代际波动积累速率。

自1978年以来,星载雷达高度计允许精确监测地表海拔内陆地区的冰盖南部72°N。相比前一遍历数据,这些数据的测量提供了广泛的区域范围。其他星载雷达高度计面高程测量的区域范围扩展到几乎整个冰原,显示了内陆地区接近平衡(在1 cmyr-1)在过去的几十年。然而,地方显示相当快速增厚或变薄(Thomas et al ., 2001)(见板44.1 b),可能造成短期变化的积雪(麦康奈尔et al ., 2000 b)。1994 - 1999年期间的机载激光测高仪测量证实这个结果对内陆冰盖地区,但沿着冰盖的边缘呈现明显变薄(Krabill et al ., 2000)。变薄率超过1 myr-1测量在很多穿出冰川盆地在格陵兰岛东南部,在某些情况下,在海拔1500米(见板44.1摄氏度),可能指示冰川速度的增加引起的动态变薄导致冰川融水增加供应。

为了解释体积变化来源于重复准确测量表面高度变化的质量变化相关的数量影响全球海洋

20年代

图44.1测量表面高程的变化沿导线路线1994年和1995年之间的英国北格陵兰岛探险。在板的位置,见图44.1。(从帕特森& Reeh, 2001)。

图44.1测量表面高程的变化沿导线路线1994年和1995年之间的英国北格陵兰岛探险。在板的位置,见图44.1。(从帕特森& Reeh, 2001)。

下颞特定的质量平衡和近地表温度变化的影响,并对表面密度的影响,因此冰盖体积变化,必须理解和占。改变降雪积累中部地区和改变边际消融区冰层融化率将导致立即表面高度(体积)的变化,可以直接转化为大规模利用粒雪或冰的密度变化。堆积区,时间变化的表面能量平衡和堆积速率,此外,引起颞近地表层的致密化速率的变化,导致一个表面高度(体积)的变化,不伴有相应的质量变化。模型研究积雪致密化(Arthern &温厄姆,1998;Cuffey, 2001)分析了这种效应干雪地区的冰盖表面的融化/重新冻结是无关紧要的。Arthern &温厄姆(1998)表明,格陵兰岛中部的最大表面高度预期变动率由于含时密度变化是3 cmyr-1, cmyr-1 cmyr-1 1.5和0.5,分别有10%的表面密度方面,10%的堆积速率方面的,一个1 k方面的表面温度。这些表面高度变化是显著的,但小。更大的表面高度变化没有相应的渗流和质量可能发生的变化湿雪冰盖的区域(定义区域的冰盖,看到帕特森(1994年,第2章)。density-depth概要文件是在很大程度上由melting-refreezing控制流程,由低密度表面雪转化为高冰的密度镜头更深的积雪(帕特森,1994,第2章)。温度变化而改变能量平衡的表面会改变表面的融化和随后的数量重新冻结的冰透镜或重叠冰的形成。由此产生的密度变化将导致立即表面高程的变化,的大小在湿雪区可能达到0.1 - -0.2 myr-1的价值观。首先指出了布雷斯韦特et al。(1994),观察到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样的冰原表面高程应解释:表面高程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冰盖的质量发生了变化。海拔高度变化的一部分,或全部,可能是由于表层密度的改变,并因此可能仅仅反映了改变冰盖体积的冰盖质量没有相应的改变。这是板44.2中所示,地表温度增加1 K的格陵兰冰盖,显示了计算冰透镜形成的增加(44.2板),表面高度变化的部分并不是导致质量变化(板44.2 b)。累积率被认为是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此外,小的影响雪密度的温度变化被Arthern &温厄姆(1998)被忽视。冰透镜形成的增加通过melting-refreezing模型推导出了Reeh (1989)。总格陵兰冰盖的增加造成的体积损失1 K的变化表面温度达128 km3yr-1,而增加了径流的质量损失仅96 km3yr-1冰当量,表明只有75%的体积变化1 K变暖实际上代表了一种变化的质量。

继续阅读:基底融化

这篇文章有用吗?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