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

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北部的沉积物总厚度可以方便地分为碰撞前(前始新世)和碰撞后(后古新世)沉积段(Curray, 1994;Fuloria, 1993)。较年轻的沉积序列代表孟加拉扇,在始新世开始接受沉积物。在中新世早期,沉积物沉积的速度很可能加快了(Curray, 1991;1994)。

海底的孟加拉扇是世界上最大的,有很高的沉降率。孟加拉湾的地震记录(表1)表明,发生在孟加拉国大陆架下面的碰撞后沉积物的最大厚度约为16.5公里。上第三系或新近系部分被认为是孟加拉三角洲的一部分,而下第三系或古近系部分被认为是沉积在深水中的孟加拉扇。位于孟加拉扇沉积物下6.1公里的物质被解释为由于厚覆盖层产生的压力和温度而变质(Curray, 1991;1994)。在这个最古老的单元位于海底以下约12公里的地方,它可能经历了低水平的进变质作用,这种变质作用将“煮熟”并赶走石油和天然气等生物副产品,并极大地脱水和重新结晶低等级的变质沉积物。

孟加拉扇向南逐渐变薄(Rastogi et al., 1999),沉积物中可能存在传统的近端到远端模式。在孟加拉湾,沿经度85°E,由于线性基底古隆起的存在,沉积物厚度急剧减小,其上方沉积物厚度约为2 km,长度超过600 km,其西部和东部沉积物厚度超过8 km(图1)。在孟加拉湾南部基底古隆起以东,在北纬5°左右,远端孟加拉扇厚度减少到2 ~ 4 km。

印度大陆架地区为勘探碳氢化合物而钻探的深井的地温梯度为每100米2.5至4.3摄氏度(国家资源研究所,1996年)。这一地温梯度范围比北印度洋海底地壳下的地温梯度范围略高。不同盆地上新世-近期沉积速率不同。在克里希纳-哥达瓦里近海,大约是47厘米/升1000年,在喀拉拉邦是13厘米/升1000年。印度近海平均地温梯度在3 ~ 4℃/ 100m之间,Kutch地区地温梯度最大。孟加拉湾的地温梯度约为2°C / 100 m,这非常有利于形成厚的水合物稳定带。

根据地壳岩石的成因,使用不同的程序计算了预测的热流值,例如海洋和热点衍生地壳区域的热流与地壳年龄关系(Stein and Stein, 1993),大陆地壳下区域的热流与地壳拉伸因子关系(Mckenzie, 1978)。

在西海岸不同水深下,近期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在0.14 ~ 6.18%之间变化(Poropkari et al ., 1993)。在东海岸,它在0。5%至2.1% (Prabhakar和Kumar, 1992)。因此,在1000 - 3000 m水深以下的沉积物中,极有可能形成天然气。地温梯度数据(Wright and Louden, 1989;Panda, 1994)是根据预测得出的地温梯度值编制的(Bhattacharya等人,1997)。

继续阅读:日本水合物沉积的大地构造背景

这篇文章有用吗?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