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1946德裔美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
阿玛迪斯·威廉·格拉保出生于1月9日,
1870年,在威斯康星州的雪松堡。他是系统古生物学和地层地质学的伟大贡献者,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授和作家。他职业生涯的一半时间在美国度过,最后25年在中国度过。格拉保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MIT),并在哈佛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然后于1892年至1897年返回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899年至1901年,他搬到纽约特洛伊的伦斯勒理工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1901年成为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古生物学教授。1912年,格拉保娶了玛丽·安提恩,她是来自犹太的俄罗斯移民,写过一本畅销自传《应许之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格拉保为德国的行为辩护,这导致他与玛丽离婚,并被哥伦比亚大学开除。1919年,格拉保移居中国,成为北京国立大学(现称北京大学)的教授。
在他职业生涯的前20年里,他是该国古生物学、地层学和沉积岩石学方面的顶尖科学家之一。他的科学工作最大的影响是他对古生态学原理和沉积古生物学的成因方面的贡献。古生态学利用化石数据重建过去生态系统的信息。格拉保感兴趣的是将生态系统与构成他所研究的化石的生物的差异联系起来。他的地层学研究也很有影响力;它不仅使人们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它也是了解地球运动。他的概念涉及极坐标控制理论,脉动理论,和分离泛大陆允许有想象力的合成地质证据.格拉保移居中国后,对中国大部分地区进行了地质调查,并因此被称为中国地质学之父。1956年3月20日,格拉保在今天的北京去世。
格拉保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出版了10多本书,包括《北美化石索引》(1909、1910),地层学原理(1913),《地质教科书》第2卷。(1920-21)、云南志留纪化石(1920)、华北奥陶纪化石(1921)、中国古生代珊瑚化石(1921)、中国地层学(1924-25)、地槽迁移(1924)、中国早二叠世化石(1934)、时代节奏(1940)。这位有影响力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获得了许多奖项,是以下机构的成员:美国地质学会、纽约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他还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分会的荣誉会员
博物部、中国矿冶科学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北品研究院。
参见亚洲地质学;历史地质学;古生物学;沉积岩,沉淀。
继续阅读:2007年4月1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约翰逊空间中心地球科学与图像分析实验室,第14探险队成员在国际空间站拍摄的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雷吉山的冥王星
这篇文章有用吗?